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我的生活提案 ep.4
提案人:Rebecca
提案方向:認真過生活,看自己喜歡看的東西,不知不覺內化成一部分的自己,靈光一閃的時候或許就會出現
[ 請簡單介紹自己 ]
從小在天氣晴朗的南部長大的正港高雄人,喜歡戶外活動,尤其去海邊吹風看海或游泳。
大學北上就讀輔仁服裝設計,現居紐約在服裝以及家飾產業做陳列,偶爾也接時裝拍攝的造型工作。
[ 想請Rebecca回顧,當年前往紐約的起心動念與勇氣 ]
其實滿直白的就是想說服裝產業在紐約有比較多的機會,沒有想太多自然就會有一股勇氣😂(很多事情想太多了就不敢做了。)
若人生重來一次,我還有現在的記憶的話,要我做一樣的決定我可能要想一下⋯但應該還是會來吧。
還有另一個前提是,我很感恩我父母的關係所以我有美國護照,除了讓我有做這個選擇的可能性外,也幫我免除了很多簽證的煩惱。
[ 在紐約塵埃落定後,第一次感到紐約也是家、感到安定的時刻是什麼?為什麼? ]
大概是2016年第一次用自己的名義在紐約簽下租房合約,和拿到第一份全職的工作每天開始有routine的時候。
當時候滿幸運遇到兩個很好的美國人室友- Kendall和Brant,我們每天下班都會分享一天發生的事,感覺自己在紐約終於有一個自己的community / family,感恩節的時候我們還會一起去Chinatown吃火鍋過Friendsgiving。
[ 異地生活裡,最快樂的事是什麼?又,最辛苦的事是什麼? ]
最快樂的是擁有完全的自由,最辛苦也是因為自由。快樂是因為擁有100%的自主權,為自己做的每一個決定都讓自己更有自信。辛苦是因為完全的自由也代表著在紐約沒有自己的support system,像是家人和朋友,一切得從零開始。
[ 陳列佈置是Rebecca的專業,請問Rebecca對這項工作的熱情來自什麼?以及如何汲取靈感? ]
熱情應該是來自於直覺,就是順著直覺去做,能夠越來越喜歡一件事也代表自己有能力勝任,進而熟能生巧。
所以我想熱情來自於天生的喜歡和不間斷的練習後的自信。
沒有特別汲取靈感,就是認真過生活,看自己喜歡看的東西,之後不知不覺就會內化成一部分的自己,靈光一閃的時候或許就會出現。
[ 可以向我們介紹你的紐約的家嗎? ]
一直都很喜歡老房子的細節,所以找了很久,找到現在這間1899年蓋的在布魯克林Bedford-Stuyvesant的brownstone(褐砂石)建築。
褐砂石建築通常是磚結構,具有獨特的窗台、門楣和前門廊,也是由石頭製成的。
該建築必須至少有兩層才能稱為褐砂石建築。大多數赤褐色砂石建築都是3或4層建築。
[ 而穿搭也是一種陳列,請問Rebecca的穿衣哲學 ]
自然舒適為主,不過度搭配,每一件衣服都有他的功能。
大概了解了自己的Style後,很少買衣服了,一件衣服都能夠穿到10年以上(除了T-Shirt和貼身衣物會汰換),
大多數在我衣櫃裡的衣服都穿了很久,所有的衣物也都能交叉搭配出新的組合,盡量永續每件衣服的生命。
近幾年來買衣服也都盡量支持sustainable的品牌。
[ Rebecca說過有機會斜槓的話,希望是園藝家,請問Rebecca著迷於植栽的原 因?可以向我們推薦幾款適合陳列於家中的植栽嗎? ]
哈哈哈,其實我是比較希望能當當看農夫(也算是一種園藝家?)跟著地球的脈動種不一樣的蔬果,四季的菜單都不一樣。
自己家中的確放滿多植物的,喜歡植栽應該也是一種直覺吧。
有個study說,人只要心情不好的話,到有樹有花草的地方坐15分鐘以上,就能達到療癒的效果,
所以我想喜歡的原因應該是感受到植物有默默地在幫我們療癒。
紐約偏乾燥所以除了蕨類比較難養,其他的室內植哉都算滿好養的,我不確定台灣家中適合的植栽是什麼,但黃金葛、虎尾蘭、龜背芋應該都會是不錯的選擇。
[ 聊到家,請Rebecca跟我們分享心中理想的家的定義 ]
以前覺得家是實體的,是有爸媽和弟弟在的地方,但隨著年紀增長理解到人生的無常,理想的家其實是一種心理的狀態,寧靜安心又沈穩的感覺,像是心中裡有一棵樹,自己能夠隨時在樹下躺著歇息。這樣的狀態是現在正在學習自己能夠給自己的,到哪裡都能是家,每一刻都是家。(最理想的實體家當然還是有爸媽,有弟弟在的地方!)
[ 家中不可或缺的Ran,與Ran帶給你的生活小觸動 ]
Ran的body wash是最不可或缺的單品!忙碌一整天後,回到家洗熱水澡,好好呼吸,配上Ran的天然香氣能讓我高速行駛的腦袋回到地球。
_
圖・文提供 Rebecca